林安对于反腐,并没有什么特别高超的技巧,只是对于端到端的供应链,稍微有一些认知。
她与麦克鲁少将反复推敲,最终将那份凝聚着现代管理思想、旨在重塑美援流程的报告《关于强化中缅印战区美援物资监管与控制的方案建议》定稿。
魏德迈将军审阅后,即刻通过最高级别的加密电报,发往了华盛顿。
反馈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也更积极。
华盛顿方面,尤其是那些一直对援华物资效率表示担忧的议员和杜鲁门委员会,对这份直面问题、提出具体改革措施的报告反应热烈。马歇尔将军从欧洲发来电报,对CBI司令部主动寻求改革、加强监管的决心表示“高度赞赏” (highly commendable)。
很快,“美国租借物资控制委员会-中缅印战区” 的成立命令正式下达,魏德迈将军兼任主席,麦克鲁少将等任委员。负责实际运作的秘书长一职,魏德迈在获得华盛顿批准后,正式任命了林安。
这份任命的背后,甚至有杜鲁门的支持。——他一看见这份报告,就想到了那个不卑不亢,不遮掩事实的女中校了。
“林,”魏德迈将任命文件交给她时,语气严肃,“这份任命的分量,你很清楚……我需要你用你的智慧和决心,把这个摊子撑起来。华盛顿看着我们。”
“是,将军!”林安立正敬礼,接过了任命书。她知道这背后蕴含的巨大权力和同等的巨大风险。
考虑到新职务权责重大,魏德迈随即运作,国府方面迅速批准了将林安晋升为陆军上校,铨叙令很快下达。这个委员会的成立和林安的任命,虽然在CBI司令部和重庆高层并非秘密,但双方都默契地选择了低调处理。
在启程前往加尔各答履新前,林安完成了昆明的工作交接。
翻译处的日常指挥权正式移交给了同样刚晋升中校的赵梦醒。在第二期学员简单的开班仪式上短暂露面并讲话后,她与前来送行的赵梦醒匆匆道别。
“放心吧,小林,”赵梦醒用力点头,“我会守好这个家的。你……去加尔各答也要小心,那边情况复杂。” 她知道林安接手的“美援监督”是个烫手山芋。
“多保重,班长!”林安点点头,没有再多言。
第二天一早,她只带了两名的助手(一名负责文书,一名负责联络),飞往加尔各答。
她的第一件事,是见了身在加尔各答的几位后勤G4、作战G3的负责人,沟通了方案之后,向他们索要了一些“劳动力”。
而她对G-4的第二个要求,就是增发五十部电台,做到每一个联络小组都配电台,哪怕是团级甚至营级。这样,物资表格签署后,可以24小时之内回传。
四个尉级军官被抽调出来,协助她的工作。他们分别来自田纳西、德州、加州和夏威夷。来自夏威夷的还是一名日裔。林安还是第一次带白男成分这么高的队伍。
简单寒暄之后,林就对他们布置了任务。
“报告秘书长!” 她带来的两位助手之一,戴维斯上尉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刚整理好的文件。
“进来,”林安头也没抬,“和G-4(后勤处)以及SOS(美军供应处驻印缅单位)那边协调的怎么样了?“
“正在协调,长官,”戴维斯少尉回答,“G-4的史密斯上校说数据量很大,需要时间整理。SOS那边说他们的记录只到我们转交给中方运输单位为止……”
“告诉他们,我现在就要,”林安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数据不完整没关系,有多少先给我多少。我要建立基线(baseline)。”
她抬起头,看着有些紧张的少尉,“另外,按照我昨天给你的提纲,设计一份标准化的《美援物资接收与使用情况监督报告表》,供派驻各团联络组使用。要点:物资名称、编号、数量(清单数/实收数/差异)、接收日期、接收单位主官签字、联络官副署签字、初步分配去向、以及最重要的——异常情况(损耗)描述与证据。表格要清晰、简洁、易于填写。”
“是,长官!”
戴维斯少尉离开后,林安又拿起另一份文件,那是她草拟的《驻印军美援物资端到端监管试点工作流程(草案)》。
物资从加尔各答或印度其他港口/机场 ->兰姆伽基地 -> 由委员会直接协调运输 -> 点对点送达X部队师/团级接收单位 -> 派驻该单位的美军联络官(Liaison Officer)必须在场,核对清单,清点实物,与中方主官共同在接收单上签字,并独立向委员会发电确认 -> 联络官对该批物资在单位内的初步分配和关键物资使用进行不定期抽查和记录……
一般来说,到了团一级,再想倒卖也就困难了。部队长要想把物资再收起来倒卖,总要费点功夫。第二……团级和以下军官,不像高级军官牵扯多,枪毙和下狱都方便。当然,这一点就不必明说了。
她的思路很清晰——她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查每个环节的贪腐。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把流程抓在手里才是硬道理。
处理好这些初期工作,她便准备前往兰姆伽。收缴这些美援的支配权,等于是从杜总司令嘴里虎口拔牙。即使有魏德迈的命令,即使她相信八成是会顺利的,但是也觉得他们绝对不会太高兴……
能对着白人军官颐指气使的她,面对杜聿明、廖耀湘实在是硬不起来。也许是雏鸟情节吧,在他们面前,林安总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大学生少尉。
“杜总司令!”林安进门大声敬礼的时候,心里就暗叫一声糟糕,虽然没什么异样,但正因为一如既往,才显示出她心里露怯得很。
杜聿明抬起头,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轻松地回了个礼:“林秘书长。请坐。”
林安被这声林秘书长叫得浑身发毛。她深吸一口气,感觉之前准备的话术几乎全盘都不能用了。
她定了定神,决定还是开门见山:“杜长官,我这次来,是为了落实CBI司令部关于美援物资监管试点的工作。”
“我知道。”杜聿明对她微微一笑,“魏德迈将军的电令和你的通告函,我都收到了。这是个好事。”
林安一愣。
只听杜聿明继续说道,语气坦然,“最近驻印军里连查几个大案,新一军的马维骥,还有新二十二师那个不成器的军需处长,都给我捅了娄子,影响很不好。是应该管管。”
他顿了顿,“所以,你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很有必要。不过,具体的方案和流程是怎样的,还要请林秘书长介绍。”
“是的,是的,”林安连忙说,“这就向您汇报。”
看她手忙脚乱的样子,杜聿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本来确实准备借此机会,好好敲打一下这个如今身居要职、还拿着尚方宝剑找上门来的昔日下属,让她明白驻印军不是她可以随意指手画脚的地方。
但现在看来……似乎没这个必要了。
林安文件展开之后,忽然没有再说话。突然,她看向他,“杜长官,您能不能别叫我秘书长?”
杜聿明内心嘶了一声,有些尴尬,面上仍带着和蔼的笑意。
林安一股脑的说,“第五军的财政,我出国前就看过,没有什么好查的。我想现在扩编了也是一样的。从驻印军入手,主要是为了给国内部队打个样,国内的贪腐实在不成样子,而且国家又穷,稍微贪一点就要死人。”
她没有看杜聿明而是垂着目光说,“新二十二师的事情,我也跟魏将军说,恐怕是个例。再说,咱也不能拿美援来考验干部啊。不让他过手了,他也没犯错误的机会了,这是治病救人啊。”
杜聿明差点笑了。
林安偷偷看了他一眼,见他好像没有生气,举起手,“我先跟您说说我的方案。您觉得有哪里不合适的,我立刻改。”
杜聿明这下真笑了,他表情复杂,沉默了片刻说,“那我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说的都合情合理。”
林安立刻露出笑容,连忙顺杆爬,“您之前不是说过我也能干个军需?您就把我当驻印军的军需,我是为大家服务啊!”
“你干军需了,军需干什么?”杜聿明不咸不淡的,难得说了一句实质性问题。
林安不怒反喜,知道是开始开诚布公了。她颇有些无赖地说,“光拿工资不干活还不好?”
杜聿明摇了摇头,扯起嘴角,“说说你的方案吧。”
林安简单的叙述了关于端到端的控制。
在她看来,这就是个快递公司的工作。前期送到小区门口,总是丢件。现在直接送到门口,还拍照留档,总该好点了吧?
从前,大家自己来驿站领东西,大家长领走了,自己就截留一些再分给儿子。按理说,这是人家的家务事,卖家和快递公司都说不了什么,但是——如果这个儿子也是卖家的儿子,事情可就不一样了。绕开家长,直接发给儿子,就很有必要。
“你这个计划,看起来很好。”杜聿明说,“但是部队的训练计划时常有变,如果需要弹药的时候,你不批,或者批慢了,恐怕要出大麻烦。”
“我怎么会不批!”林安差点跳起来,她顿了顿说,“我哪里懂什么训练计划,需求只要报上来,都是会送到的。就算是临时要求,只要在计划范围内,留个档也就行了。”
杜聿明皱了皱眉头,“这么说,你就是干运输的?”
林安连忙点头,“是,我就是干运输的。”
杜聿明笑了笑,没接话。伸手不打笑脸人,林安姿态这么低,他倒不好难为她了。
但这么一件绕开长官,直接跟下级军官联系的事情,其实是很敏感的。尤其是涉及基础分配。
他吐出一段云雾,说,“你还记得缅甸战役的时候,我跟史迪威吵架的事情吗。”
“我记得。”林安老实说。
“我执意要从同古撤退,史迪威说中国军队光吃饭不打仗的时候,我说了什么?”他看向她。
林安悚然一惊,下意识地答道,“‘我吃的是中国饭,不是英国饭。’”
说完,她的脸刷得变红了。她立刻明白了杜聿明的意思。如果由美军联络官来分配,甚至分配到团,这吃的到底是中国饭还是美国饭?想当年,她可是在会议上怒斥史迪威想派下级军官来指挥国军。如今这么做,算不算是经济收编?
看她沉默的样子。杜聿明知道她懂了。
他没有再多说,只是说,“如果不是魏将军的命令,如果不是你来,我早撅回去了。”
——其实本来他也是打算撅回去的,只是林安的超低姿态让他有火发不出。
“可是,可是我毕竟是国军。”林安小声说,“到底是不一样的。”
杜聿明几乎要瞪她一眼,好像在说,你还知道你是国军?
林安感觉自己思虑确实又些不周了。虽然她之前否决了魏德迈想用戴笠的提议,现在她也不会更弦改辙去接触戴笠,但是她确实认识到,应该多使用一些中国人来进行监督。
她心念电转,说,“我想,委员会的主要骨干和眼睛,由各联络组的翻译来干。”她思索着,“一方面,翻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国军军衔,不算是外国干涉。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大学生,比较干净,确实也有利于反腐。”
她又说,“其实魏德迈将军完全没有史迪威那种想法。从他没有派军官下基层,也没有任命美军为X force和Y force的总指挥就可以看出来。”
杜聿明不哼不哈,没有回应。
林安继续补充魏德迈尊重中国指挥官的证据,“关于反腐,其实一开始魏德迈将军是想用戴笠将军的。”
杜聿明的眼睛睁大了,这确实是他没想到的,“戴笠?”
“是。”林安点头,“军统在锄奸方面做的很有成效。OSS也跟他们有合作,因此魏将军有些动心。”
“嗯……”杜聿明沉吟着。让戴笠来抓,似乎确实比美国人抓好些,但是……也确实有点问题。
“因此,魏将军是完全没有史迪威那种心思的。从头到尾,他只是想解决问题。”林安说。
“那怎么最后……”杜聿明皱眉,“成立了这个委员会?”
林安深吸了一口气,“是我提的意见。”
她感觉自己既像夹在婆婆和媳妇之间的丈夫,又像风箱里的老鼠。
她说,“我说,戴先生只忠于委员长,对很多信息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