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庄子的区别有四点,第一点,老子寡情,庄子善感。
尽管我们不知道老子一书的作者是谁,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文字当中看出来,这个人或者这些人至少说话是冷冰冰的。
比方说老子这本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什么叫刍狗呢?也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草扎的狗,还有一种呢就是这个草和狗。
……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批判圣人,圣人不能够以万百姓为刍狗。你如果把百姓当了刍狗,你把百姓不当回事,你就是不仁。
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老子是肯定圣人的,就应该把老百姓当刍狗,就应该不把老百姓当回事。
那么哪一种更接近老子的原意?我们来看老子一书当中多处提到圣人,有一处批判圣人的吗?没有。所以老子不批圣人,老子更不劈天地。老子怎么会批批天地呢?
老子的观点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要向天地学习的,他怎么会偏劈天地呢?老子不批天地,老子就不批圣人。
那么我们又要问,天地是不是不仁呢?至少在老子看来,天地就是不仁。
人是什么?人是爱,爱是什么?爱是情感。
天地。有情感吗?天地没有情感,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一旦有了情感,他就会老,他就会死。
天地死吗?不死。天地老吗?不老,
天地不死不老就反过来证明天地无情,
天地无情,当然天地不仁,
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肯定的语气,
天地就是这样的。圣人要效法天地,因此也应该不仁不义,
也应该把老百姓当做刍狗。马上一问,这还得了。
我们都是强调这个要爱人民,那个爱民如子啊,有儒家观点吗?怎么能够把人民百姓当作刍狗呢?
我们要弄清楚这个道家的无为,道家的无情,他固然是不爱,他也不是恨,准确的说法是不管。
不管怎么样呢,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统治者不管老百姓,老百姓就自由了。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这个志愿,按照自己的想法该怎么着怎么着。这才是老子的本意,
所以老子的本意并非恶意。实际上庄子也主张不仁。
道家,而且老子还只是说统治者应该不仁。
庄子说,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不仁。而且庄子不但是说,庄子还身体力行自己就做。
庄子的太太去世以后,他的老朋友,也就是他的论敌惠子惠施来吊唁,走进去一看,庄子箕踞鼓盆而歌。
……就是一屁股坐在地上,把两条腿张开啊,把这个腿这样像个簸箕,这是一种傲慢的坐姿。就庄子他的太太去世了,在灵堂里面他很傲慢的坐着,然后拿了一个瓦罐,一边敲一边唱歌,鼓盆而歌。那惠子就看不下去了。说你的太太跟了你一辈子,实话说呢,也没过上个什么好日子,知道这庄子经常还借米的。生儿育女,含辛茹苦,相濡以沫。他去世了,你不哭已经就不像话,你还箕踞鼓盆而歌,你太不像话了。庄子说,
哎,不是这样。他刚去世的时候我也哭了,我也很悲痛。可是后来我一想啊,你说这个人吧,
他原来是没有的,这生命就在天地之间,无影无形。不知道怎么了,他就后来变成了一个肉身,他就有了身体。现在呢,他的灵魂又回到天地之间了,这不就和春夏秋冬一样正常吗?现在我的太太她回到了天地之间,他安安静静踏踏实实的在那睡着了。
我在这鬼哭狼嚎,那不是打扰他吗?所以我就不哭了,我唱个歌给他送行吧。
请大家想想这是无情吗?不是,这是情到深处人孤独。所以老子寡情,庄子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