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文文小说网 > [红楼]闺蜜重生要抢亲,给她! > 第67章 粮食问题

第67章 粮食问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六皇子被一面倒批评,严重到好似整个朝廷上下,都在反对批评六皇子。

可问题是,他什么都没干!

甚至皇帝都没下定决心,要普查田地,六皇子就被针对,场面之盛大,皇帝的御书房一天能收到上百份奏折,都是弹劾六皇子的。

这场面谁见了不说一句,全名公敌!

林若清有点想不通,“这种时候,你为什么要捅这个马蜂窝?”

是的,这件事就是六皇子故意提出来的,由齐尚书这个礼部尚书出手,暗中推动的结果。

不然好好一个春耕,提起普查田地做什么,还嫌事情不够多,不够忙,不够乱吗?

把这件事捅出来,再招募一千多进士都不够干活。

而六皇子本人,更是此事的集火中心。

他已经不好在六皇子府待了,实在来拜访的人太多太密集,都是劝他不要轻举妄动的。

态度和缓的说事缓则圆,态度激进的怕他祸国殃民,意图扰乱朝廷秩序,让大乾朝陷入混乱。

这到不是说他们心里都有鬼,而是这是操作不当,是真的会闹得朝廷动荡,天下不安。

做任何事,不得一件一件慢慢来,可六皇子就像失了智般,把朝廷有意隐瞒的问题一股脑捅出来,简直像下一秒就不活了的那般疯狂又鲁莽。

朝廷官员守规矩,不敢闯入六皇子府,可那些激进的文人可不管这些。

不让进,就直接堵在六皇子府门口,人数多了更是把六皇子府团团围住,时不时还要喊口号,和后世的游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引发了百姓的好奇心,尤其是京城百姓。

那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尤其他们大部分住在城里,靠的买卖或手艺赚钱糊口,有房的居多,田产倒是少数,所以也闹不清这算不算好事。

有说这么做就是为了帮官僚地主抢夺农民田产的,也有说要把私田还回去的,更有离谱的传言,六皇子想占为己有,找不到借口罢了。

总之众说纷纭,中肯的,恶意中伤的,胡乱揣测的,整个京城热闹极了。

于是事件的中心,六皇子府每天热闹极了,那条原本只有达官贵人走的通道,整日整日被堵得水泄不通。

闹得附近的人家要么关门闭户,要么直接躲出去。

这不,六皇子就躲到林家的庄子上来了。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适合踏青的时候,加上姐弟两都闲,把白氏和徐氏送到温泉山庄,便留了下来。

林若溪是知道后世粮食产量的,但凡一个读过书的人,看到如此惨烈的对比,想到历史书上总是饿殍遍野的记载,就不可能无动于衷。

她自己不懂农业,但看过一些相关的纪录片和资料,只是不了解具体细节。

但她知道研究的大方向,关键要素了解,有目标,加上不差钱,付得起研究经费。

林家人口太少,攒那么多堆放在仓库也没意思,他们一家四口就是每天轮换着用新物品,也花不完。

何况林家人生活虽舒适,但并不奢侈。

作为一个懂金融的,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有意义,才能带来更多的效益,堆放在仓库,也只是死物。

好吧,她其实就是觉得人生少了一份价值,当拥有的太多,每天看账本,管理家务已经不能满足她了。

所以她想找个有意义的事干,哪怕是烧钱呢,也总比混吃等死强吧?

她拉着林如清开了个会,关于源源不断投资农业创新和改革。

她提了三个方向,其一合理利用土地,仿照后世打造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比如种植 - 养殖 - 沼气循环,再比如采用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制度,让土地能合理利用,效益最大化。

其二试验杂交水稻,品种选育,针对性培养和筛选,种植技术改进等。

其三是引进海外良种,以及本土化培育。

前两者需要足够多的土地,和诸多有经验老农,以及有想法又懂得种植的文人来实施,总之,费土地也费钱。

要做好许多年没有产出的准备,即便成功了,也不过是让林家的土地产出的粮食更多些,且还可能因为别人收粮收多了,粮食价格下降,反倒赚得更少,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而第三种,就不只有花钱了,更有巨大的风险,出海是一个异常费钱又危险的活,要组织一个船队出海探索良种,纯粹烧钱。

当然,这点是可以弥补的,海贸一向赚钱。

但现在朝廷禁海,能出海贸易的商队当然有,但需要得到朝廷的认可,统发文牒才行。

这些文牒一向是大势力才能拿到,已经形成稳定的利益集团。

林家以往有西域的商路,便没有掺和一脚。

当然,以林家的权势地位,想要入行分一杯羹,当然是可以的。

那些商队自然不会得罪林家这种一流的权贵家族,赚钱嘛,当然是把朋友经营的多多的,敌人少少的,能拉拢进更多势力,也就更有保障,抗风险能力更强。

每支商队出海的人数虽然有限,但他们背后的资本多啊,如此即便遇到海南,折损了一两次,还能快速拉拢起队伍,继续赚钱。

而且他们自己也不会少赚,无非多加一两艘船罢了。

但林若溪的目标不同了,她要的是良种。

商队走习惯的路线,能带回来的稀罕物,大乾已经有了,好东西百姓肯定已经种植,不要小看群众的智慧。

没有推广起来,除了地域限制,其实还是现在的种子不够精良不够好,不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产出优质的果实。

而这就涉及到前两种的研究方向,不多做赘述。

良种所在地是那些商队不去,或者说去的少的地界,尤其远离南海海域,往更远的地方航行。

这增加了风险,减少了收益,海商们肯定不干。

要不是林家确实有钱又有权,她也不敢肖想这个,即便她大致知道哪些地方有什么农作物,依旧不敢妄想。

后世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好嘛,随着地球全球化,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生活习俗不说完全改变,那也......完全不同了。

站在古人的角度,后世简直是痴心妄想,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变化?

毕竟他们回顾历史,几千年都是这样,不出意外,后面依旧如此。

可世界彷佛来了个大拐弯,走向一条完全无法预料的道路。

以至于全球变了个彻底,以林若溪那浅薄的地理知识,去指导现在的航海,简直不把人命当命看。

所以她只能靠出钱,让船队无后顾之忧的去开拓,去尝试,去小心翼翼试探。

总之,这是一个更烧钱,还可能血本无归的事。

做完三个计划,林若溪觉得林家完全遭不住,她只是找寻人生价值,没必要搞得林家破产。

所以她让林如清三选一,让他决定最后的方向。

可林如清看完,却直接找到六皇子。

几天后,他们一起回到山庄,避开外面的风风雨雨,拉着林若溪一起研究三个计划的可行性报告。

他们找懂行的人了解,一点点深入调查,计算成功的概率。

随着深入研究,不光林如清和六皇子,就连林若溪都对着那些内容发呆。

总之一句话,很困难,纯粹烧钱的活。

林若溪轻咳一声,“目前林家能用来支持的闲钱大概两三百万,这只是前期投入,后面每年可以空出三四十万,即便如清娶妻生子,多出几份花销,这部分也能辟出来,所以我们还是选一个吧。”

林如清严肃的点点头,“花销确实太大了,未免事情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还是选其一吧。”

六皇子却目光逐渐变得幽深,“从这里,我看到了王朝的未来,当粮食富足了,一切将彻底改变,那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盛世,有别于以往任何王朝所谓的盛世。”

林若溪一震,没想到六皇子眼光如此长远。

她是看到了未来世界,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更知道要想从一个顽固,守旧的农业国,过度到那个样子,首先就要让粮食不缺。

当整个王朝都不缺粮食了,不再为食物而殚精竭力,深谋远虑,无论是士人还是百姓就该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了。

那时,当西方新鲜的事务出现,华夏这块土地上聪慧异常的种族,会更快的研究透,进而反向碾压。

她所在的世界历史上并非没有有识之士,可一个庞大的帝国,首先要考虑的是稳定,是吃饱穿暖的问题。

这是刻在华夏子民基因里的东西,是他们经历无数苦难后,累积下来的经验。

如果不想这个世界和他们一样,靠外力打破,以极度残忍的方式把原有的一切碾压稀碎,就必须解决他们深埋在骨子里的,粮食安全问题。

当吃饱穿暖不再是问题,等着吧,华夏子民能创造出奇迹,他们才是最有创造力也最有智慧的种族。

只不过这一切,在粮食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只能被苦苦压抑着。

一切为了粮食安全服务,所以统治才保守又顽固,不断循环往复。

谁让东亚的先决条件,注定了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民族多灾多难呢。

他们注定与粮食安全长期斗争,而这也是统治者永远关注的焦点。

林若溪没想到,六皇子仅凭一份简单的计划,就看到了如此长远的未来!

果然,眼光,见识,他们从来都不缺,缺的是安全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