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文文小说网 > [红楼]闺蜜重生要抢亲,给她! > 第66章 大肆批评

第66章 大肆批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天六皇子和齐尚书说了什么,姐弟两并不知晓,但也大致猜到一些,无非是试探和投诚。

但从那天开始,不断有人上书抨击六皇子,言语如刀,字字句句好似六皇子是个极端十恶不赦之人。

御书房摆满了两大箱,但皇帝都留中不发,态度暧昧不明。

朝臣见没有效果,索性在大朝会上,逮到机会便直接禀告。

“六皇子狂悖无礼,桀骜不驯,应严加管教......”

“六皇子傲世轻物,飞扬跋扈,纵马踏街,百姓无不惧怕......”

“六皇子放荡不羁,肆无忌惮,行事无法无法,不宜入朝为官,破坏王朝秩序......”

“六皇子狂悖而无德,骄狂且失仪,实为大忌......”

一遍遍,一天天,翻来覆去对六皇子的抨击批评,批他的行事作风,批他对朝政的无礼插手,批他不敬君父,不悌兄长,是个不忠不孝,无礼无义之人。

从道德层面,到说话行事,甚至是衣食住行,都被拿出来方方面面批评个够。

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大臣们依旧坚持对六皇子的各种抨击,骂人的话层出不穷,多到林若溪姐弟都长见识了。

“实在文采斐然,”她忍不住咋舌,骂得狠也骂得好,偏没有一句是胡编乱造,无中生有,只不过把六皇子的毛病无限放大了。

说一句鸡蛋里挑骨头,那都是轻的。

按照这个骂法,这世上不光没有圣人,更没有普通人,全是缺点的集合体。

当然,与此同时也有人反驳,并非一边倒的抨击,但那些全力支持六皇子的人,才刚刚入官场,实在无足轻重。

他们的发言不仅没起到作用,反而引来更大的反弹。

太子等人已经意识到,绝对不能让六皇子进入朝堂,否则以他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军改的重大贡献,很可能成为文武中低阶官员坚决拥护的对象。

太子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威胁,这是二皇子都不曾给他的。

所以他不遗余力,不计代价,即便皇帝已经很不耐烦了,而六皇子也一直称病从未入过朝堂,依旧苦苦相逼,一定要让皇帝下令对六皇子进行惩罚。

可惩罚他什么?

六皇子做的事惊天动地,惩罚什么都有人觉得皇帝不公平,会疯狂上书为他辩解。

就像批评他的折子有两大箱,为他辩护的折子也有两大箱呢。

这还是有一批六皇子的支持者,没有资格上书的情况。

如此,皇帝只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想让这件事就这么糊弄过去。

朝中有太多事要忙,真的折腾不起,他希望太子识趣点,不要总抓着这件事不放。

眼见春耕快到了,这才是朝廷大事,关系到一年粮食的收成问题,是朝廷重要的收入来源。

原本前两年就该对全国纳税的土地进行排查,但这是一个大功臣,要调动无数官员,得到的效果无非和十年前大差不差。

加之朝廷上下陷入党政内斗,互相扯辫子还来不及,又怎么乐意去干这种费力而不讨好的事。

是的,耕地普查是能一举得罪宗室,勋贵,文官,地主,商人等所有利益集团的活,几乎没人待见这个。

但凡有点钱的人,都想多置办田产,有点权的人,那是等着地产送上门,而有点势的人,就是直接大面积大面积的圈地了。

哪怕小地主,也能靠着每年的结余,让土地慢慢扩大。

而这些地是哪里来的?除了农民,谁手上还有土地?

他们抗风险能力极差,每年交了税,再扣掉吃穿住,都未必攒的下一两银子。

而只要有一个荒年,灾年,就只能靠卖地过活,然后第二年情况更糟糕,抗风险能力更差。

再生个小病,花光银子,一家子老小就得喝西北风。

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不出十年,便有大片大片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者卖身为奴。

不说别的,京郊附近这十年间,大户人家的田庄越来越连成一片,除了山沟沟,几乎看不到完整的土地不属于有钱人,而是某个农民。

京城如此,其他地方也差不到哪里去,尤其是鱼米之乡的江南和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

可这样的土地,因为是私下买卖,往往是不上缴田赋的。

这些年,国库在田税方面收缴的越来越少,之所以没大面积降低,是因为还在不断开荒中。

朝廷规定,开荒三年可不交赋税,三到五年交一成赋税,从第六年开始,五年为一个期限,要上报田地是下等田,中等田,还是上等田,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按比率交赋税。

但开荒的土地往往在偏僻的地方,有的地方官员做的到位,每年都会派衙役走访探查,倒也登记造册。

可许多官员是糊涂的,或者糊弄了事,荒地的开发就变得稀里糊涂,以至于这项政策落实的极为糟糕。

再这么下去,隐田私田会越来越多。

虽然现在朝廷从别的方面收了不少银子,像商税,盐铁税等,目前国库暂时不缺钱。

但粮食是一个国家安稳的基本保障,赈灾需要粮食,打仗需要粮食,每年还得储备一定量的太平仓,否则到了灾年,拿什么救人?

另外粮食还要平衡物价,商人都爱囤积居奇,到了关键时刻,或者说故意联合起来抬高物价,好收割百姓财富。

其他也就罢了,大不了不用了,用别的也能凑合。

可粮食不行,不吃直接饿死人。

所以哪怕是为了震慑粮商呢,朝廷也要有一定量的储存粮。

而这些靠的就是每年上缴的粮食赋税,所以即便现在看着减少不明显,但每年定量下降,依旧给未来埋下了一个大雷。

等到那年天灾人祸时,集中爆发,便是农民起义的时候。

古代王朝,从来也没少了农民起义,就因为农业抗风险能力极差,靠老天赏饭吃。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起不到调控的作用,甚至更惨,越发压榨百姓,那便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所以当有了这个苗头,就得及时掐灭。

但还是那句话,皇帝老了,老了之后一切求稳,求个好名声。

像那种得罪人活,闹出动荡的事,年老的皇帝已经失去了那份雄心壮志。

加上朝廷党派林立,互相攻讦扯后腿,弄到最后什么事都干不成,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别弄到最后,直接变成了官逼民反。

这是很有可能的,像这种重新为田地登记造册的事,要是官员有私心,把农民的田全给贵族,把好田圈给地主,把那些不好的地置换给他们,也不是没可能。

谁让大部分的农民是文盲呢,只要糊弄住村长,这事其实很好办。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最后的结果,那叫一个惨绝人寰,全国各地到处起义。

虽然最后一一镇压,但造成的影响,直接导致几十年后灭国。

所以这件事要办,也需要一个强悍,坚定,有能力,还身份足够高的人办,且他得一意孤行,杀伐果断。

这人原本是皇帝,只要他肯下定决心,不从者直接杀头,就能推行下去。

可偏偏皇帝老了!

那么朝廷上下,就找不出这样的人存在吗?

当然可以!

不说别人,就光是太子,那也是出手果决之人,如果他下定决心干,也能干的很好。

可惜,他不会!

这于坐稳太子之位百害而无一利,即便真的要干,也要等到他上位后。

现在他即便力排众议做了,可只要皇帝稍微犹豫一会儿,心软一下,反扑势力立刻冒头,对着他这个‘夺人钱财,杀人父母’的魔头穷追猛打。

恨不得直接弄死他,否则自己的家产就要损失了。

而太子的‘敌人们’,二皇子,三皇子等一定会让皇帝犹豫。

所以太子不能也不会去干,至于其他人,也是相同的道理。

所以田地普查便一直拖了下来,大家有志一同忽略过去,谁也不敢碰这个雷。

但朝中自有有识之士,知道这件事非做不可,趁着现在皇帝全权掌握权柄,太子和诸皇子暂时圈禁起来,此时不能也不敢捣乱,尽快做成此事。

于是陆陆续续有人上书,要求彻查全国田地。

而这却成了六皇子被批评责难的导火索,因为大家已经意识到,之前的事让众皇子都栽了,唯独六皇子安然无恙。

即便他在府内养伤,完全不露面,但谁也不认为皇帝真的会示意侍卫把他打成重伤。

六皇子的受宠是有目共睹的,否则他何以有底气闹得如此天翻地覆?

可就是太有底气了,如果田地普查的事交到他手上,绝对会不打折扣完成。

他有实力有能力做到,还有决心!

更绝的是,他绝对是个疯子,完全不计后果。

当百官意识到,如果六皇子上朝,领的第一件事差事,定然是田地全国普查。

而这简直戳了他们的肺管子,为官数载,谁手上没有一些隐田?

这些不交税的田地产出,才是他们真正富裕的关键。

所以在皇帝提到春耕,土地后,妄图转移注意力的做法,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让上书的官员变本加厉。

这一次,就连中低级官员也不肯挺他了。

倒不是所有人都有问题,而是大势之下,他们也得顾忌自己的官位不是,不敢与上司,同僚,乃至下属对着干。

也就只剩下几个头铁的御史,还在坚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