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文文小说网 > 农家小日子 > 第111章 孙爷么

第111章 孙爷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临近山脚,周家山头有块儿空地,应是村里人盖新房,打家具,偏爱这块儿的木头,日积月累下来,那块儿的树,便被砍光了,独留一片旷地,约么着有个两三亩的样子。

周宵思来想去,种果树显然是不成,想要种药材,又不知如何栽种,还是今儿顾筠午时卤了牛蹄筋,才解了他这几日纠结来纠结去的问题。

看着冲牛蹄筋傻乐的周宵,顾筠颇觉好笑,温声道道:“这般喜欢吃?明儿我让你爹去趟镇上,再买些来。”

顾筠的话让周宵回了神,意识到自己丢人了,虽说都是自家人,但已是俩娃的父亲的周宵还是有些觉得羞赧,轻磕了一声儿,道:“不是,小爹,我不过是看到卤子,想到山上的那片空地要种什么了?”

顾筠夹了块儿软糯的牛蹄,放进圆圆的小碗里,闻言道:“原是如此,你是想种花椒?五角?”

周宵点了点头,“这些东西,平时不仅镇上做卤味的店家需要,医馆也能收,不怕卖不出。”

“是比种其他的好,你既已决定了,明儿便去镇上看看树苗,如今这时候,正是移栽树的好时候。”

南星如今忙的脚不沾地,周宵有空儿,刚巧许久未去镇上,买树苗的事儿,就他自己来便是。

喜哥儿把团团的袖子捋上去,免得用手抓牛蹄啃的时候,弄脏了袖子,闻言开口道:“明儿刚巧我也想去趟镇上,买两匹棉绸,给家里的侄子做两身儿夏衣。”

最近村里不知从哪儿刮起的风,春时要送双亲新鞋子,等到了夏初还要送家里的小辈儿夏衣,旁人都送了,你若是没什么表示,且不说家里双亲有意见,在家里眼巴巴等着的嫂子就没你什么好话,上不孝,下不疼。

喜哥儿这几日忙里偷空,紧着把给村长和村长夫郎的鞋子做出来,顾筠和周铭的,折算成了银子给他们,实在是忙不过来,好在俩爹并不介怀。

“给咱小外甥也做两身儿。”周宵想到只听喜哥儿说过的,胖乎乎的小外甥,虽尚未见过面,就已对他喜爱的不成了,什么事儿,他这个当舅舅的,总是会想到未曾谋面的小外甥。

喜哥儿闻言笑道:“哪里用的到我们,前几日大伯哥还寄了不少的衣服给团团和圆圆你忘了?信上都说了,大伯哥婆婆把小外甥五岁前的衣服都安排人做了出来,春夏秋冬的衣物穿都穿不完,今年团团和圆圆的衣服,咱们自己都不用做。”

顾筠把圆圆的袖子捋好,闻言道:“衣服不必寄,倒是家里的樱桃快熟了,到时候,用个木箱,放些冰块儿,把家里的春果寄过去给念哥儿他们尝尝,南府城的果子,和咱们这儿的,还是不一样。”

周宵咬了口牛蹄筋,软糯弹牙,香气四溢,“成,到时候我让南星寄过去些。”

一盆子卤牛蹄筋,家里三个汉子,连带着喜哥儿,都是能吃的,没多久便见了底,周铭喝了口海菜汤,舒服的打了个饱嗝儿,“下回再遇着,我都给他包圆了。”

顾筠笑了笑道:“猪蹄也不比牛蹄差,你若是想吃,明儿喜哥儿你们买些回来卤着吃。”

未等周铭开口,喜哥儿便点头道:“知道了,小爹。”

笠日一早儿,春时的清晨,还有些清冷,夫夫俩多穿了件外衣,吃过早食,便驾着马车去了镇子。

路上没遇到几个村里人,和喜哥儿相熟的人家,如今家里都有了牛车,再不用徒步走去镇上。

遇到上了年纪的妇人夫郎,见他们佝偻着身子,拄着木棍颤巍巍走在路上,喜哥儿难免起了些恻隐之心,喊了他们坐上马车。

两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夫郎没想到,一辈子都没怎的做过牛车,有朝一日,竟也能坐上马车了。

老夫郎坐在马车里,看着干干净净,还带着些香气的垫子,有些局促的不着痕迹的往外挪了挪,只做了个边边,“喜哥儿,你们是去镇上做啥?”

喜哥儿闻言笑道:“爷么,我和阿宵去镇上随便逛逛,买些树苗。”

那老夫郎笑了笑,干枯的手背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在村子里,干了一辈子农活的人的手,就没有干净光滑的,但也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养起了一家子的人。

“这马车是舒坦,多亏了喜哥儿,我们也享了一回做马车的福,说起来,我大孙子夫郎就在你们山头做活儿,昨儿回去算了算,这月月底,能拿回家七钱银子,可是了不得,多亏了你们,我家日子可算是没那么紧巴了。”

说话的老妇人眉眼清明,看起来便是个健谈的,这道谢也是真心实意,一月七钱,一年便能盖间泥瓦房,家里也能时不时割斤肉,今儿她便是去镇上买肉呢。

喜哥儿笑了笑道:“都是您孙夫郎应得的。”

只见那老夫郎嘴角微动,似是想说些什么,又闭了嘴,到嘴边话又吞回了肚子里。

老妇人见状,佯怒道:“孙老头,都是自己村里人,喜哥儿性子又好,有啥话不好说,怎的这般吞吞吐吐的。”

她和老夫郎关系不错,两人年纪相仿,在村子里如今也就能和他说上几句话,也知道自己这兄弟想说啥,看他这般,不由推了他一把,话不说出来,旁人又怎的帮你?

喜哥儿看了眼老夫郎,老夫郎握紧手里的木棍,想到家里的儿子孙子,还是开口道:“喜哥儿,我本也是想着这两日去寻你说说的,听周大家的说,你想买插花的瓶子,可寻到了卖家?”

喜哥儿摇了摇头,“您有认识的人家?”

老妇人拍手道:“哎呦,喜哥儿,你许是年纪小不知道,你孙爷么烧的一手好窑,以前是住在府城卖瓷器的。”

喜哥儿惊讶到嘴巴都忘了合上,若是烧窑的手艺这般好,又怎的会从府城沦落回到村子,日子还过的这般拮据。

老夫郎见状,叹了口气:“我这把老骨头,也不瞒你,之所以从府城回来,不过是惹到了不该惹的人,被打压的呆不下去,一家子才灰溜溜的回了村子,唉,我是不能再烧,但我儿子能,喜哥儿,你若是寻不到合适的人家买花瓶,能不能让我儿子试试,他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喜哥儿想了想,看了眼车厢外赶车的周宵,把心里的疑问说了出来,“爷么,当年府城呆不了,镇上也不成?您家惹到的人这般厉害,我又怎么敢去用您家的人啊?”

老夫郎闻言忙道:“那家人瓷铺当年可以说遍布启朝大大小小的府城,镇子,咱们镇子上也有,就是那厉家瓷铺,说起来当年也是我那小儿子的错,但他被打断了一条腿,家里几乎是把家底儿赔尽才保了他一条命,但厉家家主发了话,有他们厉家在的地方,就不许我家经营瓷铺,唉。”

喜哥儿心下了然三分,若是用老夫郎的大儿子,便得在村子里盖个窑洞来,更何况,他家小儿子犯了何错,尚不清楚,还是得查探清楚才是。

因着喜哥儿未把话说绝,“爷么,等我回去和夫君商量一番。”

老夫郎闻言连连点头,“哎,好好。”

言语间便到了镇门口,老妇人被周宵扶着下车,还在感叹,“马车是快,眨巴眼就到了。”

等与两人分开,喜哥儿知晓自家夫君定是把他们的话都听了去,不由问道:“你觉得这事儿如何?”

周宵摇了摇头道:“不知,先打听清楚当年是何事,若真是这家人品性不端,定是用不得的。”

把马车存寄好,喜哥儿边走边道:“如何打听?”

“等会儿去找白叔问问,他认识的人多,许是知道些内情。”

喜哥儿点了点头,夫夫二人先把要买的树苗买齐,多付了五十文给店家,让他派人送去了村子里。

知道赵叔么最爱吃芙蓉糕,喜哥儿在点心铺看到,便多买了两包,等去到白家,只有白翎一人在家,赵叔么与他交好的妇人夫郎出门了。

“你俩来的正好,喜哥儿,你说的瓷铺,我这儿有了些眉目,过两日,能安排你和你小爹与那掌柜见上一面。”

喜哥儿温声道:“多谢白叔,辛苦白叔为我奔波了。”

白翎摆了摆手,道:“都是自家人,莫说两家话。”

周宵喝了口仆人端上来的茶水,闻言心中暖意渐浓,“白叔,你可知厉家瓷铺?”

白翎眼中的轻蔑一闪而过,“当然知道,除了皇商,咱们启朝第二便是数厉家了。”

“他们铺子瓷器如何?”

白翎想了想道:“还成,厉家第一任家主白手起家,可以说生意上的一代豪杰,不过,如今这位家主,我说句不好听的,螳螂自大,目中无人,傲慢的很,我听我爹说过,之前府城有家孙家瓷铺,只因一点儿小事儿,便被欺负到不知所踪,这般处事,高楼坍塌不过是时间的事儿,也是为何,你们小爹与我说的时候,我打从一开始便没考虑过厉家。”

喜哥儿看了眼周宵,轻声道:“白叔,你说的孙家瓷铺的人许是在我们村子,来时,孙爷么还与我说想让他大儿子帮我做瓷器,当年到底发生了何事?孰是孰非?”

白翎讶然,转而笑道:“他们竟是谷家村的人,这倒也是缘分,我家里如今还有我爹买的孙家铺子的瓷器,品相上乘,既如此,你们便安心让他们做,厉家再怎样,也不敢与宵儿有官衔在身的人斗,那事儿说起来,孙家有那么点儿错,但错不应至此,还是厉家太过霸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