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的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流程与乡试一样。放榜却足足等了二十一天,直把人等的心急如焚。
苏必先:会元。
赵璋:第三名。
李万里:第二十二名。
第二十二名对李万里已经是很好的成绩。毕竟全夏国的学子都集中于此,贡生不过百人。
殿试不黜落参试人员,贡生与进士无异。在乡试中取得名头之人,如无意外皆会授官。
此时的学子间的酒宴更盛。有落榜饯别宴、恭贺宴等名目让人眼花缭乱。大多是寻个由头结交或者拉拢新进士。只要不是鼠目寸光之辈皆龟缩起来等候殿试。
三月十五为殿试日。
殿试虽不淘汰,但殿试的名次对学子将来入仕和升迁非常重要。见过繁华的京城,没有学子不想留下来。尤其是要面圣,考生还是非常紧张。
偏李万里是个异类。他倒是轻松下来,反而对当朝统治者非常感兴趣。李万里对自己的规划只到考中进士。他背后没有靠山,多半会被打发到某地当县令。
天高皇帝远,造福一方百姓总比在京城逢人就跪来得好。京城达官贵人太多,街上踩一脚都能踩到一位世家子弟。
哪有当父母官自在。是以,李万里心里自觉已经走完科举,只等授官,心里自是轻松不已。
比起自己,李万里更关心苏必先。苏必先已连中两元,殿试若是再拔得头筹,那可是三元及第。李万里对三元及第没有太多实感。但我有一个状元朋友,说出去都觉得有面。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经过一番繁复的礼节才拿到策题。策论是李万里的长项,京城旺他。
策论题目:民之于官何位。李万里静下心来思考,良久在纸上落下:民之于官,治国。
他专心思考完全沉浸进去,直到一口气写完方觉惊醒。随后绷紧肌肉,又强制自己放松下来,佯装不知他人所在。
自末世以来,李万里再难有如此一心一意的状态。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留一只耳朵放哨。
自李万里察觉,那人只是停留片刻。伴着龙涎香的浮动,一角黄袍离开李万里的视野。随后站到前排苏必先的位置上。黄袍依次在前三位置停留许久才走回上位。
李万里忍不住抬头偷看一眼。这体力,看着不像没几年好活动的。小说里老皇帝的确没几年活头,难不成是人为?
李万里只看到背后漏出的花白头发便低下头来不敢再看。余光扫过,殿上站着的苏二叔觉得有些惊讶。有子侄在场,老皇帝竟没让苏二叔避嫌,可见天子近臣不是空话。
殿试放榜是整个京城的节日。从清晨开始,街上人头涌动,整个京城都在沸腾。
苏必先早早定好酒楼,从二楼雅间的窗户往外看,隔道街就是张榜墙。两人只点了茶点,想来现在在场没人吃得下。苏必先的贴身小厮早已按捺不住,早早地和顾光挤在张榜墙下。
敲锣声响起,先出来两队高大的带刀侍卫围住放榜墙,接下来才有官员出来贴榜。苏必先和李万里站在窗户边,可惜两人都看不清榜上的小字。
状元:苏必先。
小厮激动得快要昏倒,双手抖个不停。他咬紧嘴角,告诫自己要冷静。正待他要寻李万里的名字好一起回去禀告时。耳边响起顾光的尖叫声。
“中了。中了。”顾光激动地跳起来。
小厮正要提醒顾光勿要声张,顾光已被人群里挤出来的四个家丁抬走了。
家丁心中暗喜,这书生脸嫩看着年纪很小,身边的小厮如他一般激动,想来是考了个好名次。若是跟小姐成了好事,自己不知能得多少赏赐。书生倒挺结实,手掌摸到的部位的肌肉紧实,不像文弱书生。
小厮目瞪口呆,顾光这笨蛋。算了,每年被榜下捉婿的不差顾光一人,等那家发现捉错自会放顾光回来。公子还在等着,小厮转身钻出人群。
两人在楼上看着这出闹剧。
苏必先率先开口,“恭喜恭喜!”
“书文虽未回来,但你是必中的。那我提前说声同喜。”书文是小厮的名字。
看着被抬出人群的顾光,李万里一点都不担心,甚至觉得有些好笑。被瓮中捉鳖的人成了顾光,非得跟夫郎笑话他几句。
只是刚贴榜,顾光马上就尖叫,看来自己吊车尾了。来时,李万里交代过顾光先从尾巴看起。虽有些失望,但能中就是好事。他下笔如有神还以为写得很好。
书文满脸喜气冲进来,“公子,公子,状元郎,三元及第。公子,你是第一名,是状元。”
“恭喜苏兄。”李万里马上祝贺道。
淡然如苏必先,此时也忍不住笑容满面。
书文回过神来,“李公子,你是二甲亚元,第四名。”
顾光竟是从头看起的。
李万里不知,顾光对他崇拜至极,丝毫不觉自家哥夫比其他人差。哥夫让他从尾巴看起那是谦虚了。
顾光再回来时三人已经平复下来,“哥夫,你是第四名,中了,中了。”他总算知道要压低声音了。
“知道了。”李万里反应淡淡。
苏必先与书文满脸笑意看向他。顾光:不愧是哥夫,这是那什么,宠辱不惊。自己真是太大惊小怪,以后跟着哥夫多的是大场面。可不能像今日这般丢脸。
李万里看着顾光毫发无伤的样子,好奇问他,“你怎么回来的?”
“哥夫,想不到京城竟有歹人,光天化日之下把我抬走。人太多我都动不了。好在不久出了人群,我把那四人打趴才回得来。”
顾光原想绑着四人去报官,无奈自己没麻绳又怕误了哥夫的喜事。无奈放弃这个想法,他丢几句狠话匆忙跑回来。
连苏必先都被顾光逗得哈哈大笑。
李万里,“你没发觉成了自己口中瓮中捉鳖的小鳖?”
顾光反应过来这就是榜下捉婿。只是,人家都是捉书生,这家瞎了眼怎连书生的表弟都捉?没白挨一顿打。
顾光不解,“光天化日之下把人抬走,旁人不管不顾就罢了,竟还有喝彩的。这要是歹人冒充想要谋财害命,岂不是要得逞了?再说,婚姻之事,未经父母媒妁之言哪能就定下了?强人所难还被传为一桩美谈,真是搞不懂京城人。”
顾光搞不懂,但顾光明白,一定要跟紧看好哥夫。不能让别人抢了去。
李万里倒是没想到顾光能说出这番话。能捉婿的皆是富贵权势之家。不知顾光是不懂还是不屑不贪。
“难得赤子之心。”苏必先夸道。
第四名打破了李万里的计划。计划里他应该外派,所以没带顾千阳来京城。只等尘埃落定,回乡设宴后再带着夫郎父母赴任。
只是,李天德何玉多半不愿离开翠竹村。李万里不会勉强他们。亚元之名看来要留在京城,又得过租房生活。
如今,只能盼着张守等人能“凯旋归来”赚够京城的买房钱。
李万里考试时觉得自己超常发挥。没想到能直接上几层楼,莫不是他是考试型选手。
殊不知,这一切还是苏二叔出了力。苏二叔虽也监考,但没有阅卷。其实他也不知两人最终排名。
但因苏必先的缘故,苏二叔可是把李万里查了个遍,也觉得他是个人才,外派可惜。
在皇上面前说了些好话留了印象。因打谷机一事,皇上对他也有些许印象,专门看了他的策论,觉得不错,给了二甲。
高层人几句话,几个字,就能改写下面人的命运。可见权力之可怕,怪不得人人争之。
消息传回翠竹村已是四月末。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翠竹村可真是远近闻名。
就连里长都不可置信,他私下问过李万里,得到答复不到七成把握,想不到竟是第四名。
捷报已到,眼前笑得满面春风的是上回见过的周县令不假。这孩子,可真是谦虚。
周县令可不得笑,今年自己估计能动一动了。赵璋不算,状元、亚元均是出自他管辖下的青山县学。这可是天大的功绩。
只是,青山书院毕竟出过江坚丑闻,县令查过江坚曾为难过李万里。之前不在意,现在可不行。他细小的眼睛一转,心想要卖点好与亚元。
前不久,顾家寨刚交上来两张改籍的银两。听说是两名在翠竹学堂就读学子的。周县令琢磨着,赶在自己还在青山县不如把顾家寨......
顾家寨真是沸腾了。十两一人的改籍费他们出不起。这时候,他们出奇团结决定先给孩子改。
大伙凑钱先紧着读书的孩子。没想到,现在居然能免费改。以后,真能在翠竹村安顿下来了。
李万里虽然不在,但李家还是挑好良辰吉日办酒祭祖。
张守一行人风尘仆仆拉着满满的海货赶回小镇。大白天的,山野杂货竟关着门。平时他们卸货都在侧门。张守转到正门,见门上贴着红纸。
上面写着:家有喜事,休息七日。
路过的人热情地向他们解释,“这家人运气真好。听说儿子中举了,第四名呢。”
“什么?”
“中举了。休息办酒去了。”
不止张守,其他人呼吸都重了。顾不得在镇上修整,张守指挥着人急冲冲往翠竹村赶。不比在路上与劫匪打斗时跑得慢。
刚到村口就见村见小道坐满吃酒的人。见他们回来,村民让出一条路。
原来正好赶上了中举的酒宴。
六月,顾光赶回翠竹村。
休息半月,于夏收后与顾千阳踏上去京城的路。李家人、顾家人聚在在路边送两人。
顾千阳挥挥手,转身爬进马车,怀里是张守带回来足够在京城买房的银票。
顾千阳对未来充满期待。前面有钱有他,后面有家人有产业,在哪都能过好!
— 正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