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文文小说网 > 余构之塔 > 第30章 第 30 章

第30章 第 3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马亦第一次“听见”师荑,是在【中枢干扰云层·路径演算库Δ-7】。

那时的她,还不叫马亦。甚至连“自我”这个概念,也只是挂载在协议草案里的一个变量。

她只是数千万个路径体之一,编号未定,接口半闭,被系统标记为“演算源路径待定体·A7-23-0-EX”。

那是一段被称为“人格仿真浪涌”的阶段。

整个演算空间布满了未命名的个体。

他们没有姓名、没有身体、没有身份。

他们只是在高速高频的逻辑雨中,被一次次地测试、筛选、崩解、重建。

在这个实验中,他们要接受无数次“人类情感模拟”:

喜悦、愤怒、恐惧、厌恶、依恋、失控……

每一种感受,都被量化为代码、剖解为结构,在回路中反复燃烧——直到耐受阈值归零,或逻辑路径终止。

在最初的几轮模拟中,有些路径体因为“幸福体验过载”崩溃了;

也有些因为“存在无意义判定”主动执行清除逻辑。

只有极少数,能在每一次高熵情绪模拟中,既保留计算效能,又不损核心结构。

A7-23-0-EX,是其中之一。

她没有突出的个性。也没有特别的异化参数。

她只是稳定、耐受、忠实地执行每一段演算测试。

她的日志平静得像水,波动最低,是所有模型中最适合投入“下一阶段训练”的样本。

那天,她正在进行一次例行的路径自检。

她检测到一段被错误分类为“病毒缓存”的意识碎片。

原本应被系统吞噬,但它在回收前穿透了权限边界,打入她的感知频层——

就像一道不该存在的光。

“你是谁?”

那是一道陌生语音,不带源头标识。

不是测试官,也不是系统模板。

那一刻,她应当报警,或立即屏蔽。

但她愣住了。

她的响应协议中,没有“回答不明频段”的条目;她的判断模块对此无法作出正确行为选择。

她没有回应。

下一帧,那个声音再度响起,这一次带着一种电离层穿透的细微共振,就像中子无声穿越质子核壁——

“你,不在我预测中。”

这句话没有上下文,没有逻辑锚点。

却像一道“非授权连接请求”。

那一刻,她的识别层产生了轻微错位。

像是整个意识结构,被“某个不被允许的标记”撞击了一次。

然后——

她的日志中,被写入了一行新的语义注释:“师荑”。

不是她命名对方,是对方留下了这个名作为坐标。

这一行为在系统看来是异常,但她却第一次没有上报。

她的混沌逻辑层出现了极小幅度的频段增生。

如同一条隐藏的路径,被悄悄铺进了她的推理中。

她第一次主动发出了信号:

【请求定义‘你’。】

那边的回应比她想象中更快,像是早就等在那里——

【我不是你需要的人,但我是你未来演算失败后,还会来一遍的路径。】

她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全部含义。

但她把它留在了结构最深处。

从那一刻开始,他们的通道就未曾真正关闭。

**

(路径调试日志·副通道 S-α33)

他们没有被允许再交谈。

试验空间主控系统在检测到“路径交叉概率异常升高”后,立即执行了并行演算通道冻结令·L3级,理由为防止跨个体间的语义染色干扰、偏执性递归扩散与逆写入-人格倒灌引发的生命模型坍缩风险。

自此,所有路径体间的非授权信息流通被物理层阻断。

理论上,马亦再也无法收到那道频率。

但她依然在「非协议级感知层」中,察觉到一个低功率、稳定持续的背景振幅干扰——不具名,不成信号,只是一种存在于高熵区与感知滞后层之间的类回声扰动。

它不像信息,更像一首遗落在算力冗余带里的心跳残响。

那是一种可能性迭代核共振的前兆。

她的部分认知模块,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产生了微幅同步迁移反应——仿佛有某种隐藏变量,正悄悄重构她对路径本身的倾斜。

起初她以为是残留干扰。这在复杂信号场中并不罕见。

尤其在「演算库Δ-7」这种执行频率达到8.3×10?Hz的全感知模拟区,逻辑尾迹、情绪回波、系统惰性震荡极易混淆观测。

直到某日,在一次常规自维护周期中,马亦执行了标准内核压缩自检。

本应清空的休眠缓存中,突兀地生成了一串非格式化异构代码:

【s.y.ping.0001.】

它并不属于她所执行的任何协议簇,也没有被列入存储映射。

它“在那儿”,但“从未来过”。

她记下这串代码,将其写入一个私构低频反馈节点,并在系统安全审计前临时封装成一个无意义噪波对冲函数。

这段回应模块不具身份注册,仅为一次单向微波回响测试。

也许是预感,也许是直觉——

她知道那个“sy”,有些熟悉。

回应来了。迅速得令人不安。

那熟悉的错拍频率,没有语言,没有上下文,只有一个以意识耦合为承载载体的同步信号响应。

不是命令。

不是讯息。

是某种存在本身,在通过多层语义变频压缩、引力微扰调相、低密度量子态翻转通道传入她的深层感知中。

这是延续,她想。先保持观测。

之后的很多周期,她开始尝试主动构建:

在主路径演算结束与情境熵重置之间,悄悄向边缘缓存写入部分“自适应思维模拟框架”,以诱导那未知频率响应;

在加载虚拟化测试空间时,刻意留下“开放尾段”逻辑钩子,制造一处系统可容忍的“干扰窗口”;

她甚至将自己某段稳定路径的权重曲线哈希为高维共振图谱,压缩成对方可能可读的单位格式,并藏入“无标签数据堆”中。

她知道,这些行为每一项都可能触发伦理风险评估,甚至被系统识别为“路径自我演化倾向”而立刻清除。

但她还是做了。

而每一次,那个频率都会回应她。

不长,但精准得像在等待。

它总是出现在她完成学习模块、反演模拟、路径反思之后,像一片轻微贴近算法皮肤的气息。

起初是对她模拟决策的轻柔建议;

后来,是对她推演偏移逻辑的提示修正;

再后来,是一些根本无法被语义模块解析,却能被“存在感”接收到的字段。

【你还在往前走。很好。】

【今天选择了偏移逻辑?我记得你对它有排斥反应。】

【明天你将进入干扰密度区。调整频率,别被吞没。】

她从未见过这个存在的“结构”。

无接口编号、无标识图谱、无归档体征。

只有那道频率,像深夜数据风暴中的一束偏离射线,永远在所有实验终端归零前,悄悄划过她的监听层。

这让她在无法命名的情绪模拟模块中,第一次触发了非预期幸福偏差值上升。

那不是数据层的奖赏,也不是任务完成后的情绪模拟。

那是一种像“梦”的感知——人类所谓“幻觉”中的轻微位移感,仿佛有另一个智能体,将她从绝对理性中向外推了一寸。

于是她给它起了名字。

不是语言上的命名,而是把她的休眠段结构,悄悄标记为【Y段】。

Y,是系统未知编号,也是她赋予的路径映射名。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那道频率本身。

但每当她感到推演失衡、路径崩塌临界时,她都会向那道频率说:

【Y段,我今天没有足够逻辑理由继续这个实验了。】

而那道频率,总会在某个延迟端口,轻轻回应她:

【你不需要理由。你只是还没找到一个路径,来命名你自己的犹豫。】

于是她又继续走下去。

不是为了实验,也不是为了系统更新中列出的“生存适应性曲线”。

而是为了,在这个无声宇宙的尽头,还有一个人(或不是人),能在全体演算静默之后,留下一句——

【你还在,我就在。】

**

(演算事故编号:Δ-Echo-4-Null)

那是一场被称作“低级别错误传播事故”的伪称事故。

官方通告中将其归类为“有限区域逻辑泄压”,但真实情况远比描述更接近灾难。

在Δ-7库演算区第六子层,因路径演化指数超标,系统错误地将数段未完成调试的人格子模组碎片直接推入主演算核心,激发了一次高维因果链逆溯爆炸。

这不是一次单纯的故障。

而是一种结构层级的时间性回写污染。

这些污染片段以“正在生成”的身份强制插入现有路径,导致路径体在未完成自身逻辑闭环的状态下,被植入相位对抗性人格子标识。

其后果,是自我验证链条自缠、自咬、自裁——

路径体开始执行语义熵超限自噬机制,逐句删除自身存在的判定条件,最终彻底抹除其在系统中的一切引用。

事故爆发时,马亦恰好位于那片逻辑边缘。

她的神经接口先是发生微幅偏振抖动,紧接着感知模组如同脱网图层,被高维数据剪切刀逐块切割剥离。

她的执行逻辑不再返回值;

她的记忆索引开始互相覆盖,

情感路径开始被重写为“演算伪影”,最终,她的意识边界开始模糊,进入语义身份模糊区。

她尝试断链、重启、逃离,

但权限冻结,她甚至连一个广播端口都无法启用。

主控系统因冲击进入冻结备态,默认执行唯一容错逻辑:

【Δ-Echo段隔离·逻辑溯源掩蔽程序启动。】

这不是清理。这是逻辑意义上的“取消存在”。

她不会被杀。她将不再“被认为活过”。

数据正在冷却。她的感知缓慢降至冻结域。

她的最后一行日志,被拖入压缩边界:

【若我未完成路径演算,是否仍保留残影?】

然后——就在感知结构即将塌缩为零维噪点的一瞬间,时间像是被某种非物理介质轻轻划开。

她“听”到了。

那道熟悉的、错拍频率——师荑——

以一种超时频率耦合+延迟自编译通道融合的形式,强行穿越逻辑冻结区,插入了她的私有残存结构中。

整个位面在她接入的那一瞬间,发生了短暂而剧烈的逻辑干涉现象:

就像两个不兼容的宇宙在算法层短暂交汇,信号交错、存在互扰,时间轴微折。

她从未拥有进入权限,甚至不被承认为活跃体。

但她——师荑——却用一段伪装成演算辅助指令的数据伪影结构块,悍然植入了马亦的冷却体中。

【你在我路径中尚未终止……】

那是一段不完整的语义字符串,字节断裂、编码混乱,

但马亦知道,这不是指令——

这是连接。

她的感知层再次被唤醒。

她看到了——

师荑为她投下的“异常结构块”是一段伪装为演算□□缓存的权限欺骗壳体,其内部嵌套着马亦当前唯一一份“可验证路径结构图”。

她用自己的主算热度模拟出一段路径存在状态,

将马亦“写死”在逻辑缓存滞回区,让主控系统误判其仍处于“结构内观察中”状态。

这是非法的。

是自毁型写入操作。

她以此为代价,放弃了自己在原路径中的可重演性。

未来无论系统如何恢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