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文文小说网 > 锦绣中华:黄道婆的现代纺织传奇 > 第3章 第三章:初露锋芒,古法惊艳

第3章 第三章:初露锋芒,古法惊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日子在一种奇异的平静与暗流涌动中度过了几天。黄道月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房间里,一方面是身体确实还需要休养,另一方面,她需要疯狂地吸收这个时代的信息,填补那七百年的空白。她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汲取着来自“网络”的知识,从现代纺织工业的流程到全球时尚品牌的格局,从基础的物理化学到复杂的金融术语,每一条信息都冲击着她固有的认知,也让她对未来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天午后,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奶奶颤巍巍地捧着一个沉甸甸的樟木箱子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珍爱与惋惜的神情。

“月儿,你来看看这个。”奶奶打开箱子,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件叠放整齐的衣物。那是一件清代的刺绣嫁衣,大红色的真丝面料虽有些褪色,但依稀可见当年的华丽。领口和袖缘用金线绣着繁复的龙凤呈祥图案,裙摆上则点缀着栩栩如生的牡丹和并蒂莲。只是岁月无情,嫁衣的肩部有几处明显的抽丝和破损,几片精美的牡丹花瓣也已残缺不全,金线黯淡,露出了底下的衬布,如同美人迟暮,令人扼腕。

“这是你太奶奶当年陪嫁过来的宝贝,传了好几代了。”奶奶轻轻抚摸着那光滑却已失去部分光泽的丝绸,叹息道,“可惜啊,放久了,这肩头不知道怎么就坏了这么几处。找了好几个老师傅看,都说这手艺早就失传了,没人能补得像样了。唉,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怕是要在我手里看着它彻底坏掉了……”

老太太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力和感伤,每一个字都敲打在黄道月的心上。她的目光落在嫁衣的破损处,那熟悉的劈丝技法、盘金绣的走线、还有那已经模糊但依稀可辨的“打籽绣”针脚……这些技艺,对别人来说是失传的绝学,对她——黄巧儿来说,却是融入骨血的本能!

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在她心头涌起,指尖甚至微微颤抖,仿佛已经感受到了丝线穿梭的触感。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对奶奶说:“奶奶,让我试试吧。”

奶奶和恰好走进来的黄振华都愣住了。奶奶疑惑地看着她:“月儿,你会这个?”在她印象里,孙女从小对这些老祖宗的针线活并不感兴趣,怎么从国外回来一趟,还摔了一跤,倒像是变了个人?

黄振华也皱起了眉头:“月儿,别胡闹。这衣服金贵着呢,万一弄坏了……”

“爸,奶奶,我没胡闹。”黄道月迎上父亲探究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我在国外的时候,遇到过一位很厉害的华人老太太,她教过我一些古老的修复方法。而且,我最近翻看家里那些祖传的笔记,好像……好像有点感觉了。让我试试吧,就算补不好,应该也不会比现在更糟了。”

她这番半真半假的解释,听起来似乎也有些道理。黄振华看着女儿眼中那股不同以往的自信和坚持,又看了看那件确实修复无望的嫁衣,心中一动。也许……死马当活马医?他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吧,那你小心点,别累着了。需要什么,跟你奶奶说。”

奶奶虽然还是半信半疑,但也只能点头同意,心里却没抱太大希望。

得到许可,黄道月精神一振。她仔细检查了嫁衣的材质和破损情况,然后开始凭着黄巧儿的记忆,向奶奶描述需要的材料:“奶奶,我需要一种极细的桑蚕丝线,最好是春天头道茧缫出来的,韧性要好。颜色要配这嫁衣的底色,还有绣花的几种颜色,得用天然的染料才行,现在的化学染料光泽不对。还有,我需要几枚极细的绣花针,针尖要圆润些,不能伤了原本的料子……”

她描述的这些东西,很多在现代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完全一样的。奶奶和黄振华听得一头雾水,但看着黄道月笃定的样子,还是尽力去寻找替代品。找不到合适的丝线,黄道月就让奶奶找出库房里颜色相近的旧丝线,亲自上手劈丝,将一根丝线分成十几根甚至更细的绒线;找不到匹配的天然染料,她就回忆着古方,让家人去中药铺买来茜草、靛蓝、栀子等,又去院子里采摘了几种特定的植物叶子和花瓣,关在房间里,用最原始的方法尝试着配比、熬煮、染色。

几天后,准备工作初步完成。黄道月屏退了所有人,独自坐在窗前明亮的光线下,将那件珍贵的嫁衣平铺在干净的白布上。她深吸一口气,拈起一枚细如毫发的绣花针,穿上自己劈好、染好色的丝线,屏气凝神,将针尖轻轻刺入那破损的边缘。

时间仿佛静止了。房间里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和她自己均匀的呼吸声。她的手指灵巧得不像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劈丝、捻线、运针、走线……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自然,带着一种历经千锤百炼的韵律感和精准度。她的眼神专注而宁静,仿佛完全沉浸在了针与线的世界里,外界的一切都无法干扰。那残破的丝绸在她指尖仿佛获得了新生,细密的针脚如同春蚕吐丝,悄无声息地弥合着岁月的伤痕。断裂的金线被巧妙地接续、加固,缺失的花瓣用相同色泽、相同针法的丝线一点点填补、织就,色彩过渡自然柔和,几乎看不出修复的痕迹。

奶奶和大伯母放心不下,每天都会悄悄过来看几次。每一次,她们都震惊地看到那破损之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愈合,而且修复的手法是她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精妙绝伦!尤其是那劈丝的功夫,一根细丝竟能被分成数十根,细到几乎看不见,这简直是神乎其技!她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和一丝难以置信的敬畏。这个孙女(侄女),真的不一样了。

终于,在第五天的傍晚,黄道月放下了手中的针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前的嫁衣,肩部的破损已经完全消失,针脚细密平整,与周围的原有绣面完美地融为一体。那些原本残缺的牡丹花瓣重新绽放,色泽鲜亮饱满,甚至因为新补丝线的光泽和她独特的运针方式,比原本更多了几分立体的层次感和生动的气韵。整件嫁衣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灵魂,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当黄道月捧着修复好的嫁衣走出房间时,客厅里的家人们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件嫁衣上,眼神从最初的随意,迅速转变为震惊、难以置信,最后化为深深的赞叹!

“天呐!这……这补好了?!”奶奶第一个冲上前,戴上老花镜,凑近了仔仔细细地看,手指颤抖地抚摸着那修复过的地方,几乎找不到任何痕迹,“这……这手艺……简直跟当年新做的一样!不,比新的还好看!”

黄振华也激动地走上前,拿起嫁衣反复端详,眼眶再次泛红,这一次却是因为激动和惊喜。“月儿!你……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这……这简直是神了!”他猛地抬头,紧紧盯着女儿,声音都有些变调,“你老实告诉爸,你到底……”

面对父亲和家人惊疑不定的目光,黄道月心中早有准备。她露出一丝略带腼腆的笑容,将早已想好的说辞娓娓道来:“爸,奶奶,其实我也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留学的时候遇到一位隐居的老奶奶,她看我喜欢这些,就指点了我一些。这次回来,又翻看了家里那些传下来的旧书和笔记,看着看着,好像……就突然开窍了似的,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懂了,手上的感觉也来了……”

这个解释听起来有些玄乎,但看着眼前这件宛如奇迹般修复好的嫁衣,再联想到女儿大病一场后的种种“反常”,黄振华和家人们虽然心中仍有疑虑,却也找不出更好的解释。或许,真是老祖宗显灵,或是女儿真的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天赋和奇遇?

不管怎样,结果是好的。黄振华看着女儿,眼神中那丝失望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带着几分探究和期待的光芒。

黄道月感受着家人态度的微妙变化,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这次成功的修复,不仅让她验证了自身技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家人面前初步建立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印象。这对于她后续推行改革计划,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件在灯光下流光溢彩的嫁衣,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七百年的时光,或许改变了世界,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褪色的。比如,这指尖传承的精湛技艺;比如,那份对美的极致追求;再比如,黄道婆那颗渴望用一针一线织就锦绣、温暖天下的初心。

而她,黄道月,将带着这份跨越时空的传承,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书写属于她的,也属于“锦绣坊”的,崭新篇章!前路或许依旧布满荆棘,但她已然看到了那穿越迷雾的第一缕曙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