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文文小说网 > 如果完美抉择 > 第34章 黑暗中世纪预警

第34章 黑暗中世纪预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詹詹的视线被陈望手机里播放的视频吸引。

那是马明萱的一段采访视频。

“呃,我可以看一下吗?”

陈望把手机放到她面前:“这是明萱姐前段时间刚接受的采访,你还没看过吗?”

詹詹轻轻点头。

实际上她看过的,而且对这一段视频非常熟悉,熟悉到连马明萱说的每一句话她都记得——

“我做《霓虹灯下》这款游戏的动力来自身边的女性朋友。”

“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一起玩各种电子游戏,但是长大后我发现她们好像突然不玩游戏了。”

“我有想过是‘突然不喜欢’了吗?后来一问发现不是,只是大家好像没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换句话说,市面上明明有那么多游戏,但却没有适合她们的。”

“非要选,可能女性向的游戏是适合的,可是大部分游戏的玩法对她们来说又有些无聊,经常玩不下去。”

“就算遇到玩法还不错的游戏,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感到不适合而弃游。”

“呃,嗯……准确来说,不是她们放弃游戏了,是游戏‘放弃’她们了。”

“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她们,然后努力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我能不能做一款她们能玩并且也喜欢的游戏?这是我做游戏一直以来都会考虑的问题。”

这段采访距离《霓虹灯下》正式公测还有一年不到的时间,是马明萱破天荒接受的一次采访。

身为蒂瞅游戏的创始人之一,马明萱却不喜欢公开露面,一般都是由她同为合伙人的亲哥马明扬负责出面参加各种活动。

而马明萱愿意接受采访是因为主持人是她的发小许筱霓。

这本是一场无人在意的小采访,却在游戏上线爆火后被人扒了出来,成为部分群体和游戏媒体围攻抨击《霓虹灯下》的导火索——

“废了,少数玩家成功侵蚀正常玩家的娱乐领域。”

“老祖宗不让某些人上桌是有道理的,菜都没上完就开始掀桌。”

“制作人带头养蛊对立,建议严查。”

采访里马明萱温和的言论被认为太激进太极端。

即便游戏官方早已明确了游戏类型,《霓虹灯下》仍因为马明萱关于“性别友好”的发言,被判定为女性向游戏,陷入和女性向大成本游戏一样的舆论风暴:质疑、唱衰、贬低和否定。

不仅如此,审判的声音也总是千奇百怪。

路边的猫狗不能踹不能打,游戏被质疑互动性差,不能算开放世界。

移动镜头范围有限制,操作系统设计被评价为“稀烂”。

虽然游戏刚上线,剧情只展开了冰山一角,但因为不够“黑深残”,被嘲讽“子供向”。

为维护游戏社区氛围设计的不良行为检测系统,人称“教导主任”系统,被吐槽“封号赶客”、“不自由”、“劝退玩家”。

游戏里出于“性别友好”的设计也被扭曲为“吃红利”,认为游戏在激化群体矛盾。

每一条在正常人的眼里看来都需要打个问号,可这样类似的舆论节奏总是层出不穷。

蒂瞅游戏刚建立时五个创始人还是在校学生,其中两个还是非游戏专业的,直到游戏正式上线,公司撑死也才两三百人。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众媒体的口诛笔伐中已经被抬到了不属于它的高度。

《霓虹灯下》被游戏博主拿来与国内外游戏巨头大厂的产品做对比,用大佬们的成熟作品论证新人游戏做得很差。

与此同时,对游戏的批判还不够,游戏玩家也成为被批判的目标。

一大批人涌入《霓虹灯下》试图扰乱游戏氛围,没想到游戏内社交联机系统有限制,加上“教导主任”系统过于强大,恶意帐号被秒封,成功维护了正常玩家良好的游戏环境。

游戏里无法辱骂攻击正常玩家,于是一些人转移阵地。

网络上嘲讽玩家的帖子铺天盖地袭来——

“《霓虹灯下》的玩家是不是没吃过好的?这也吃得下?”

“要玩开放世界为什么不玩****?要玩赛博朋克为什么不玩****?”

“你们没玩过开放世界的游戏吧?”

“狗蒂花几个亿做这种游戏就是为了捞傻子的钱吗?”

“……”

玩家明明是基于个人审美和喜好做出的主观选择,却被质疑能力和见识。

究竟是在否定游戏还是在否定人?恐怕只有口沫横飞的“专业判官”心里清楚。

詹詹很少玩游戏,就像马明萱说的那样,她长大后没遇到过喜欢的游戏。网络帖子提到的那几款大世界游戏她也试着玩过,但是不喜欢所以玩不下去。

她一直觉得游戏、音乐或电影这些文艺产品类型颇多,就是为了让不同喜好不同审美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产品。

在关注了《霓虹灯下》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在游戏圈里个人的审美与爱好也得随大流,甚至有些人可能连随大流的资格都没有。

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存在着荒谬的“门槛”,审判官们嘴上说着“你没能力所以你不够格”,实际行动却在表达着“你从来都没有资格”。

所幸,这场舆论风暴也没有维持多久。

《霓虹灯下》本身质量过硬,海外风评一直都不错,国内舆论风向渐渐扭转。

这是个很全面的游戏,就算不过主线,游戏内丰富的玩法设计也能让人玩得开心。

卷王有卷王的玩法,佛系玩家有佛系玩家的玩法。

于是玩家成为了最强销冠,分享抽象玩法和心得吸引了更多人进入这个游戏。

不少“行家”吐槽这个游戏没什么氪金点,迟早关服。

然而,真正玩过这款游戏的人只会痛骂:“狗蒂抢钱!”

喜欢战斗的花钱换装备,喜欢拍照换造型的花钱买衣服,喜欢搞装修的花钱买地买家装……

每一个玩家都能遇到属于他的氪金点,如果没遇到,那就是玩得太少还没玩到想花钱的地方。

詹詹身为热爱奇异生物的图鉴党,花钱买高级装备捕抓稀有变异生物。家园也为了展示自己的战果打造成了迷你怪物展馆的模样。

这并没有花费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她觉得很放松。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现在打开游戏进入家园她都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她真心热爱着这款游戏,希望它变得更好,也希望游戏环境能够友好一点。

“你觉得这个视频未来会被骂吗?”

她认为自己应该提醒马明萱处理这个视频,避开未来的那场可怕的舆论风暴。

“嗯?为什么?这个视频的内容很正常啊。”陈望不解。

詹詹移动视频进度条,解释道:“你看这段,她谈到女性朋友,说游戏放弃了她们,又说要做她们能玩的游戏,这在未来可能会被扒出来带节奏说《霓虹灯下》是女性向游戏,呃,我不是说这样不好啊,但是你应该知道女性向游戏的处境有点……”

女性向游戏因历史偏见和部分低质产品的影响,一直处于被轻视被鄙视的环境。

即便现在玩家的游戏需求在增加,游戏质量在提升,游戏玩法不断丰富,偏见仍旧存在。

并且偏见不只存在于游戏之间,还面向玩家。曾有女玩家直播女性向游戏的reaction,被无良主播“套娃”当做吐槽素材公然羞辱嘲笑。

这听起来让人惊愕不已。

偏见竟能够成为遮羞布,帮助素质低下的人群理直气壮、毫无负担地侮辱伤害他人。他们泰然自若的样子仿佛在做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在这样的环境下,游戏厂商需警惕舆论影响,以防稍有不慎遭遇全方位的围剿。

“不会吧?这游戏定位说得很明白啊,而且进游戏里也不止有男女选项,还有无性别、仿生人、非人型机器人的选项,真玩过游戏就知道这游戏有多包容了。单独带女性向节奏带不起吧?要说跨性别无性别非人向倒是有可能……”

陈望最后猜测的没错,游戏刚开始上线那会儿,因为新奇,选择后几个选项的人尤其多,出现过无性别非人向的热梗浪潮。

“可是——”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他们制作组内部已经吵过一轮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想法,说明他们已经做好面对不良舆论的准备了。”

“真的吗?”

“真的。再说了,这个视频里她说的也是事实。她就是在女朋友的鞭策下坚持把游戏做出来的,做点女朋友喜欢的游戏怎么了?更何况采访她的人就是她的女朋友啊。”

“啊……女……女朋友?女朋友?!!”

詹詹把筷子放下。

这饭是真吃不下了,光是吃瓜就已经吃饱了。

从前一直有小道消息称马明萱不太直。而她明面上的社交媒体只和娱乐频道著名的主持人许筱霓有过频繁互动。

这让不少人开始调侃两人的关系,更是有缺德乐子人给两人组了个充满台偶口音的CP名——“萱霓”。

游戏粉也半开玩笑地“吻上”这对CP,经常写同人文画同人图对马明萱贴脸开大。

“是……许筱霓吗?”

“是啊,你怎么了?跟第一次认识她一样。”

“啊?”

詹詹震惊。

“萱霓”CP竟然是真的!

事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一年后的舆论风暴显得更加荒谬。

不说“性别友好”本身没有错,单论拿采访片段给他们强行定罪,扣上“激化矛盾”的帽子未免太可笑了。

她在此刻理解了那时他们为什么面对舆论会那么冷静。

老板秀恩爱的视频被人逐字逐句恶意解读,面向所有人的友好设计受到了指责。

詹詹想象得到,蒂瞅游戏在看到互联网扒这段视频后的反应。

他们并不会慌张,只会想笑。

也许在打工人临时被迫加班的某个瞬间,他们会恍惚:这哪里是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分明是拿屎尿当神药的黑暗中世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